7月18日,成都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在都江堰市凤凰体育场正式揭幕,这也是时隔8年后,成都市市运会再度举办开幕式。本届市运会的举办,距离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整整过去了4年时间。四年中,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都江堰人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被世人看作“几乎不可能”的重建奇迹,通过科学救灾、科学重建和科学发展,完成了一座城市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宏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新的发展征程,成都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将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友人展示成都经历地震大灾后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面貌,展示成都“动感之城”“文化之都”“和谐之都” “运动之都”“活力之都”“太极之都”的人文精神和城市魅力,展示都江堰人不惧困难,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情怀,展示千年古堰迈向国际旅游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7000人参演历届市运会规模最大开幕式 吹响新一轮号角 “本届市运会开幕式全长2小时,共有50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加上1700多名参加开幕式的运动员和裁判员,现场将有近7000人次参加开幕式文体演出,是历届市运会开幕式规模最大的一次。”开幕式总策划兼总创意郑强告诉笔者,这是大灾之后凤凰涅槃的都江堰市一次精彩的亮相。四年来,作为“5·12”大地震极重灾区和全省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战场,都江堰市经历了“从悲壮走向豪迈,从崛起走向跨越”的艰辛历程和华丽转身,成为灾后重建的样板和试验区的范例。 郑强表示,开幕式以“运动成都、激情欢歌”为主题,分为“天府放歌”和“运动礼赞”两个篇章。由都江堰清明节砍杩槎放水引出,演绎成繁荣富饶的天府之国。在开幕式中将有太极运动的展示: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将与一位世界小姐在竹林中心表演太极,在这个场景外圈有学生,有太极高手,还有健身的群众,大家都沉浸在太极拳的世界里。在乐曲《流水》的伴奏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定是一幅诗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竹林、熊猫、太极、围棋……整个开幕式将以运动的元素讲述成都的文化和对城市发展的思考,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思考,现场的160只仿真熊猫,代表了地球上仅存的1600多只熊猫,而主办方特别定制的上千朵芙蓉花,则寓意着被誉为“蓉城”的成都未来发展繁花似锦、锦上添花。 公共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比翼齐飞 彰显城市活力 在都江堰,重新矗立的不只是房子,还有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重新运转的不只是产业,还有城市的巨大魅力与无限活力。近年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紧扣“运动成都”主题,都江堰市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在强化服务、完善机制、培育市场、提升品牌赛事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活动,逐步探索出一条将全民健身和品牌体育比赛融入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崭新发展之路。 筑基础 全民健身谱新篇 都江堰市以“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生态田园化”和“宜人、宜业、宜居、宜游”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为目标,以新型社区为重点,广泛开展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推动全民体育特色化、常态化发展,为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向峨乡鹿池社区,村民廖昌明每天晚饭后都要带着家人到社区活动中心前的健身广场转一转。太极推手、漫步机,坐蹬器、健骑机、扭腰器、滑梯、秋千、单双杠……完善的社区健身设施让很多附近居民都慢慢养成了早晚健身的习惯。每天清晨,健身广场上自发地聚集起许多前来健身的人们,打乒乓球、打篮球、玩健身器材、慢跑、打太极,在配套完善的鹿池新村,村民们过上了与城里小区别无二致的新生活。 仅仅今年,都江堰市共新建“1+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9个,完成32条“健身路径”的规划和建设,全市街道(乡镇)文体活动中心(站)挂牌和文体专干配有率均达100%,建立了11个单项体育协会,开展全民健身知识讲座、全民健身体质监测,组织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85次,形成了体育部门牵头,残联、共青团、妇联、工会、教育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格局。截至目前,该市共配备公共体育健身设施562个;建设体育场地130多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1.2平方米以上;全市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87%。 在能容纳13000余名观众的都江堰凤凰体育场,1.26万平方米的体育馆和0.4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为都江堰市民平时的休闲健身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活动场所,四川(香港)马会奥林匹克运动学校选择落户都江堰市,并已经建成投入试运行,四川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也已建成正式运行,为四川足球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都江堰市全面开放凤凰体育场所属场馆,引进社会资金160多万元新建了凤凰健身中心和凤凰网球中心等,并免费向都江堰中学学生提供教学、健身场地,全年共接待健身群众180多万人次,极大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 现在,到都江堰古城区骑游、青城山登山、虹口漂流、凤凰体育场健身已成为许多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融参与性、趣味性、特色性于一体的全民健身活动在都江堰市迈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全年参与活动人口逐年递增。65万都江堰人的生活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打太极 都江堰争创中国“太极之乡” 今年3月,都江堰市启动了以“青城太极·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大型太极推广展示活动,3千多名身穿白色练功服的中外太极爱好者跟随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刘绥滨大师现场习练青城太极并相互交流心得。该市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以青城太极为载体,紧密结合成都打造“太极蓉城”系列活动,都江堰市将积极传播太极健身理念,倡导太极健身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青城太极成为全民健身新名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区域领先、百姓满意的中国“太极之乡”。 此后的数月时间,都江堰市在凤凰体育场成立了青城太极推广辅导中心,以辅导中心辐射全市,将分别在城区重要节点广场、各乡镇(街道)健身广场、村(社区)和集中安居点活动广场、各中小学校等建设63个太极推广辅导站(点)。此外,还邀请青城派第36代掌门人刘绥滨大师和专业太极教师对全市500多名骨干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熟练掌握后又带动各自单位的干部职工、学生以及太极爱好者共同习练,覆盖各乡镇、街道、机关、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让市民走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太极健身知识普及服务。 “到2012年底,都江堰市坚持参加青城太极健身活动的人口将达到10万人,预计每年递增5万人,到2016年,全市经常性参加青城太极健身活动的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并力争创建中国‘太极之乡’”该负责人表示。 在都江堰市,密布的河流水系在古堰的四周和城内穿行,都江堰人躺在床上,都能听见枕边流水的哗哗声,正是在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诞生了连绵不断、刚柔相济的青城太极,它与周边环境是如此协调,真正是师法自然,圆柔连贯的动作绵绵不断,体现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的完美结合。 成都市委第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太极,正是我们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的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文化特性,与成都、与都江堰不谋而合。或许正因为这种契合,太极运动才能在成都,在都江堰的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采访过程中,都江堰群众投身太极运动的热情令人动容,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发扬传统、着力推广太极文化的精神令人鼓舞。在这座历尽劫难、涅槃重生的千年古城,亦柔亦刚的青城太极代表着都江堰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文化精神,见证着古堰人从容乐观、幸福和谐的崭新生活。 对于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都江堰而言,青城太极既是一种文化资源、历史传承,更是一种哲学思想与文化生活方式。“上善若水”,栖于水边、得水之利的都江堰,正用自己的方式向全世界散发它的人文魅力。 看比赛 运动都江堰吸引世界目光 风光旖旎的都江堰市已经具备举办多项体育赛事的条件,国际自然水域漂流大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全国足球乙级联赛、都江堰极限运动邀请赛、“仙山对弈”围棋赛、全国群众新年登山挑战赛、青城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赛事……越来越多的体育品牌赛事落户都江堰,吸引了世界各地运动爱好者的目光。根据都江堰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未来的都江堰作为龙门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将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都江堰市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也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享誉世界的青城山—都江堰国家AAAAA级景区、虹口国家AAAA级景区和龙池国家森林公园。“众多国际国内比赛在此成功举办,将进一步丰富运动成都全民健身活动的内涵,彰显成都市积极向上的城市活力,向世人充分展示都江堰灾后重建成果和都江堰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在全市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并为都江堰市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丽都江堰向全世界发出邀请 瞄准国际旅游城市 灾后重建征尘未洗,都江堰市又已踏上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新征途。 通过实施“万盏灯光耀古城”“名木古树秀古城”“岷江活水进古城”等工程,融山、水、城、林、桥、堰为一体的都江堰古城区生机焕发;公共基础设施全域优化,城乡一体,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五纵五横一轨”道路体系全面形成……喜讯一个接着一个,都江堰市打造区域性旅游枢纽,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更牢了,眼界更高了,步伐更豪迈了。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该市积极引进国际化管理品牌,推进五星级酒店集群建设。据介绍,2012年至2015年,都江堰市将建成第六感、逸岭锦江、百伦国际、蓝光(万豪)、灯塔(香格里拉)酒店等,形成由8家五星级酒店、10家四星级酒店组成的高端酒店集群。除了高档的五星级酒店集群,瑞士凯撒里兹、美国马瑞卡、中国香港瑞莱克斯等知名品牌酒店管理公司也积极进驻都江堰旅游市场。面向不同人群的多层次、高品质、人性化的酒店体系正在都江堰市快速形成。 2012年,围绕成都市委“五大兴市战略”要求,都江堰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众多项目的落地开工,都江堰市坚持“以规划为前提、以保护为核心、以管理为关键、以文化为灵魂、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品牌培育、管理水平提升等工作,“科技兴旅、环境兴旅、文化兴旅、改革兴旅”不断迈出坚实步伐,都江堰不断打出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组合拳”。 岷江水碧波涌流,玉垒山丰神俊秀;虹口高原,漂流、排球、自行车等国际运动项目带来别样风情;龙溪河畔,消失千年的古法治水展现全新活力。坚强自信、感恩奋进的都江堰人正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未来五年,这里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为国际旅游城市。 着力推进科技兴旅 助推现代旅游发展 今年,都江堰景区投资3300多万元,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智能指挥中心、景区基础数据管理体系三大板块,到2015年,将全面完成“数字景区”向“智慧城市”的转变,建设完善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三大体系。从收集需求信息和掌握供应信息起步,通过信息渠道实现资源采购、调配和整合,最终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该市还积极搭建电子营销平台,推进营销网络化,利用已建立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积极与携程、乐途、新浪、腾讯、淘宝等大型网络平台合作,加强覆盖亚洲以及欧美等入境游市场的代理机制和战略合作;在远程客源地进行捆绑促销、机票订购等延伸服务产品,拉动游客综合消费,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立体营销手段,以上海、北京、广州、重庆为客源地的营销中心,探索实施以“一卡通”互动优惠促销方式带动城市整体营销;以品牌旅行社客源组织形成团队组织蜂聚效应,带动游客量大幅增长;以国际营销服务外包方式带动国际市场拓展的立体化营销,延伸现代服务业营销产业链,拉动游客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环境兴旅 抓好管理提升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和管理标准,都江堰主动对标国际标准,整合并深入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CE8000诚信监督管理体系》四大体系,修订完善《都江堰国家旅游城市旅游标准体系》;加快完善大青城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民间收藏博物馆群、高端酒店集群建设,加速形成旅游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支撑,抓好旅游景区的细节打造和整体提升,形成人性化、高品质的旅游环境。 随着都江堰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古县衙、水利府、文庙文化公园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展示区,以杨柳河、白果巷为中心的时尚文化体验区,西街、天府一条街为中心的民俗风情体验区和以南桥广场夜啤酒走廊为中心的地方特色美食体验区已初具雏形。今年5月,都江堰景区进一步开放了离堆古园夜游景观项目……千年流淌的岷江水,巍峨不动的玉垒山,香气四溢的小吃店,足以让任何挑剔的游客爱上都江堰的静谧与美丽。 着力推进文化兴旅 培育特色品牌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旅游业需要文化创意才能转型升级,使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结合起来,将沉积的历史文化内涵转变成鲜活的旅游文化产品,活化文化资源,为人们提供具有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消费旅游产品。 承接成都市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的历史机遇,都江堰市积极推动“清明放水节”非遗申报,抓好芒城遗址保护利用、玉堂古窑址考古发掘,大力保护传承青城武术、洞经音乐、竹雕工艺等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堰文化,塑造城市文化之魂。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7月10日,全新制作的新版《道解都江堰》举行首演仪式。150多名专业舞蹈演员和200多名当地的群众演员的精彩表演,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卷。借独钓江渚的老渔翁讲述2200多年川西平原上的安逸生活,以四季千年演绎古堰文化和成都平原的风土人情。 今年下半年,该市还将推出《时空之旅》大型多媒体梦幻剧驻场演出,并力争到2013年完成《青城》演出剧场建设,实现驻场演出并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巡演;恢复灵岩书院,办好青城书院,抓好传统文化研究和游学活动;完成成都大熊猫野放中心和卧龙大熊猫疾控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大熊猫”品牌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同时,切实走好文化创新之路。加强与国际动漫制作、文化创意等机构的合作,推出体现时代特色、符合国际潮流的文化创意产品,努力将水利文化、道文化、熊猫文化打造成为三大国际性品牌。全面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国际知名、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文化名城”。 着力推进改革兴旅 完善体制机制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