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宇 伦敦奥运会闭幕在“我的歌声里”,“激励下一代”鼓召我们跃跃欲试。 运动总能让人激情澎湃,绿茵场、塑胶道是向往,更是舞台。第十二届全运会明年将在沈阳举办,全民健身热潮已经形成规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不再是口号,而是成为一种健身理念深入人心。日前,沈阳正在着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让居民每天都能在家门口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而体育相关产业也将成为沈阳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 伦敦奥运会口号是“激励下一代”,“十二运”口号是“办赛会 惠民生”——无疑,体育只有“为人民服务”,才具有生命力。竞技体育拉动群众体育,群众体育拱卫竞技体育,金牌固然夺目,但要实现全民健身,仍需体育走入基层。 “10分钟健身圈”或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但其中意义不言而喻。那么,体育如何才能更好地“走基层”呢?我们知道,有篮球场的关注篮球多,有乒乓球器材的关注乒乓球多,能经常打羽毛球的自然关注林丹、李宗伟……有什么样的操作背景,就有什么样的竞技热情。我们之所以一直纠结在“举国体制”中,就是因为有些“背景”不可复制。试问你身边有几人跨过栏、跳过水、击过剑…… 换句话说,当前我们体育基础设施依然存在一些滞后且不平衡,健身需求未得到满足,体育市场仍有待开发。这样,不管获得了多少金牌,我们的群众体育依然存在着短板,尤其是如田径等一些基础性的竞技体育。如今,提出“10分钟健身圈”概念,能否补上这个短板呢?一个疑问是,我们真的离家不到10分钟就能得到满意的体育服务么?显然,这种“健身”只是一种概念性的,借助一些简易健身器材来活动一下腿脚。而群众体育还要有更高的追求,如相对封闭的跑道、针对青少年的球场、安全的自行车专用线路等。这些,只有靠体育运动“走基层”才能实现。 笔者以为,要想实现“激励下一代”,体育运动“走基层”不外两大方向: 到社区去。集人口数量和经济优势于一体的城市社区,受益于资讯发达,对奥运会关注的方式多种多样;中青年等群体更是从自身的爱好出发,来选择关注的竞技项目。不过,当前多数城市社区只配备了简易的健身器材,居民日益增强的健身需求与相对短缺的健身场馆之间存在矛盾。许多城市虽然拥有许多号称一流的体育场馆、主题公园,但离居住社区“迢迢银汉”。当下,沈阳在打造“10分钟健身圈”,应该充分利用场地,进行综合性改造,把社区健身中心扩展为社区体育中心,满足需求。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