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叫村,一个坐落在即墨驯虎山脚下恬静而殷实的村庄,仿佛走进了一座卫星城。230多户、700余人的小村庄,拥有规划整齐的工业区,高耸林立的居民楼,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四季如春的绿化带,先后被评为即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星级村,青岛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庄……面对眼前的一切,村民们无不伸出大拇指,多谢我们即墨市的人大代表,多谢我们村的好书记! 目标定位新农村 十年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到了下雨天都不敢出门。村庄外债多,干部心不齐,老百姓意见很大。在全村群众的殷切期盼中,吕锡下毅然放弃正当红火的事业,走马上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吕锡下对工作岗位的定位。 西叫村紧邻烟青一级路和金王集团工业园。凭着多年经商闯荡的经验,刚上任的吕锡下马上意识到:交通优势和大企业辐射带动,给西叫创造了发展的条件,要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以二三产业的快发展推动村庄的大建设。 针对村庄企业少、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在村南规划200多亩工业区,高标准建设了厂房,配套了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将原本分散的企业统一搬迁至工业区,实行封闭管理、集中发展。目前,工业小区已落户企业30多家,年总产值达2亿余元,村集体实现收入300余万元。 发展的成功,给村民带来了喜悦,而吕锡下心里想的是要动员村民跟上发展形势,大胆经商创业。为此,村庄建设了1万多平方米的网点房,优先提供村民使用,村民缺乏启动资金的,他总是慷慨解囊;没有合适项目的,他四处奔走。在他的帮助支持下,全村60%的村民从事个体经营,人均年纯收入达12000余元。 为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吕锡下带领村庄群众进行了社区建设。没有土地,就平整村庄荒废的河沟、塘坝,整理出70多亩土地;资金不足,就运用市场机制融资。在破除一切艰难险阻后,最终建起了12万平方米的居民安置楼46栋,让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的西叫村人破天荒地住进了宽敞明亮、干净卫生的现代化楼房,成了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改善民生为根本 “村庄虽然富裕起来了,还要进一步改善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吕锡下首先在公共事业上做“文章”。几年来,村庄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硬化大小街道10余公里,安装路灯200余支;实施了村庄立体绿化,栽植苗木50多个品种、10万多株;建立了两个垃圾中转站,配备了30多人的保洁队伍,使生活垃圾能够日产日清;安装了全覆盖的电子监控,实行24小时巡逻,保障了小区居民的安全;建起了文化大院和健身广场,配齐了书籍、象棋、乐器、健身器材等文体娱乐设施,成立了村庄文艺队,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弱势群体一直是吕锡下的牵挂。多年来,他总是深入困难户家中与他们坦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西叫村十余户贫困群众的家庭状况,他都如数家珍。为提高困难群体的保障水平,给16岁以上的村民全部办理养老保险,每年发放近千元的福利的基础上,每年给困难户补贴1000元,老党员补贴1200元到2000元,逢老人节给60岁以上的老人额外补贴 1500到1800元,并安排全村的残疾人、低保户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社区中从事物业管理工作,让他们也有一份工资性收入。 当好群众代言人 吕锡下在调研视察、联系选民时了解到,烟青一级路即墨和城阳交界处到三里庄段是一段下坡路,中间没有红绿灯、减速带,车速又快,经常发生严重车祸,给附近的村民、学生、工人造成了很大安全隐患。对此,他提出建议,在这个路段加设红绿灯和减速带、斑马线等交通安全设施。这一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该路段的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