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 钱奕羽 一路了解江苏、南京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各种渊源;光看不过瘾,还可以现场感受奥运项目的紧张和刺激……青奥前,即将开馆的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是否让你很期待?昨天,以“我与展品的故事”为主题的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品捐赠仪式在绿博园举行,在活动现场,奥运冠军代表仲满、与萨马兰奇结下十多年友谊的刘奎龙等纷纷捐出了自己的藏品。现在请跟随金陵晚报记者的步伐,提前“逛逛”博物馆吧! 奥运会击剑冠军仲满的比赛佩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击剑男子佩剑个人冠军仲满一口气捐出了三件个人物品:奥运会比赛服装(金属衣);奥运会比赛的佩剑和奥运会比赛的手套。“这3件物品陪伴我参加了很多次比赛,其中最为珍贵的是金属衣,这件衣服差不多是我2007年开始打奥运资格赛时就一直陪伴我,到2008年最后夺冠。对我来说,这件衣服和我有着深厚的感情,甚至不穿它上场就心里没底。”仲满告诉记者,这件衣服保护得比较好,除了比赛时穿一下,平时训练我是不会穿它的,所以2013年全运会时我又把它找出来和他一起征战,最后器材检验完全合格。因为南京要建奥林匹克博物馆,他捐出这些宝贝,一方面能够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和青少年分享成长经历,他觉得很有意义。 南京市民捐出萨马兰奇赠送冬奥会画册 今年73岁的刘奎龙是南京第八木器厂的一名退休工人。1993年,北京申奥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作为体育迷的刘奎龙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萌生了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写信表达意愿的想法。1998年,刘奎龙终于拿起了笔,给萨马兰奇寄去了第一封英文信件。信中,刘奎龙提道,“我希望您能助北京申奥一臂之力,圆中国人百年奥运之梦。”就连刘奎龙自己也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萨马兰奇回信了,信里写道:“希望你积极参与奥运,因为奥运不是哪一个人的,它是属于全世界的。”刘奎龙很激动。此后,两人书信往来不断,萨马兰奇还经常给刘奎龙寄来各种各样的奥运礼品。这次,他捐出了萨马兰奇主席赠送的1998年冬奥会画册、雅典奥运衫,希望能为家乡南京建设奥林匹克博物馆出份力。 100多名学生描绘南京迎青奥8米长卷 南京英国学校(英文名:The British School of Nanjing, 以下简称BSN)是一所具有国际化教育特色的、提供英式教育的国际学校。为了迎接南京青奥会,我们南京英国学校的100多名学生为此盛会共同画了一幅关于南京的8米绢画。此幅作品以“清明上河图”为基础,学生们花费了几周时间完成了整幅作品。整幅绢画中,由南京英国学校高年级的学生在丝质的面料上完成南京城的背景图,再由低年级的学生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青奥会的运动项目。“虽然学生们花费数周时间完成这幅作品,但是我们为此感到骄傲,也为即将到来的青奥会感到自豪。”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捐出这幅8米长卷,希望能让更多的南京市民了解青奥。 83岁举重冠军捐出明代石锁 沙志明,1959年“江苏省第五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举重冠军。沙老今年83岁,他捐出的这件石锁制作于明代,已有500多年历史,重约50斤。石锁制作精良,锁上雕刻纹饰,有如意云头和中国结等图案,沉重而不失优美,是极具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一件藏品。据了解,沙志明生于城南评事街,自小常在清真寺旁演武场健身玩石锁。而此次捐出的这把石锁是沙志明少时健身之物,长伴身边,后来发现是明代石锁,倍加珍惜,感情颇深。“今逢南京举办青奥会之盛事,作为一名老运动员,为表达对青奥会的支持,特将石锁赠与组委会,希望参加青奥会的世界各地体育健儿们了解石锁这一中国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弘扬传统文化。也希望影响更多的人积极支持青奥,支持体育事业发展。”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