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抗战老兵宋福才与诗结缘七十载) 宋福才为少年儿童讲故事。
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工作人员慰问宋福才(左)。
在太原市滨河东路二社区,有一位年近九旬的离休干部宋福才,居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热爱诗词创作的“夕阳红诗人”。 1928年,宋福才出生于沁水县一个小山村,他16岁参加革命,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政治委员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屡立战功,曾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 宋福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于诗词、诗歌却十分热爱。1947年1月中旬,他参加汾孝战役后写下记事诗《汾孝战役》,反映了当时的战斗情况:“陈赓将军智谋高,保卫延安战汾孝。敌军三路来增援,我旅渡河雪花飘。我班奉命放前哨,寒雾朦胧与敌遭。两军对垒勇者胜,一阵厮杀枪对刀。雪地奋战显英豪,全歼敌旅传捷报。败兵溃奔乱了套,敌首孙楚落荒逃。胡兰被害仇难消,誓救黎民出笼牢。岂容顽匪再凶狂,定让三晋红旗飘。”这首诗后来被刘胡兰烈士陵园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宋福才听从上级安排,到新组建的南海舰队通信修理所担任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大家自力更生,迎难而上。在纪念建厂60周年时,宋福才用诗回顾了奋斗历程:“为建海军通信厂,调兵遣将创业忙。二十水兵仨干部,一把锤钳一杆枪。削竹锯木筑营房,捆成竹排当牙床。安营扎寨实力强,军民联防保海疆。确保通信畅无阻,利用电台 百宝箱 。 万国 器材结 良缘 ,组成电台送前方。技术革新造车床,黄浦船厂拆废仓。焊成土炉翻砂铸,废铁炼出标准钢。艰苦创业六十春,代代相传斗志昂。精展现代高科技,侦察指挥举世强。”这首诗被收藏于海军705厂展览馆。 宋福才古稀之年还担任了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常务理事,他经常用诗篇反映骑友们的活动情况。进入新世纪以来,宋福才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他积极参加以诗词创作和吟诗为主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先后参加了中华诗词学会、山西诗词学会、太原诗词学会,担任过副秘书长、名誉会长、顾问等职。他坚持每天学习诗词,钻研各种形式的诗词创作特点和要素,虚心向诗词界专家请教。几年间共写出文、诗、曲、歌作品2000余篇(首),分别发表在《香港今游诗》《唐风新韵》《春照憩园》《青少年诗刊》《军魂中华儿女》等刊物上。宋福才还以自己在部队生涯中的对敌作战、军事训练等经历为素材,创作了40万字的《燃烧的岁月》文集和《老兵情怀》诗集。 2004年4月,宋福才组建了太原龙吟诗社,并担任社长。他带领龙吟诗社多次参加太原市“支前第一村——长沟村”的纪念活动,并作诗《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颂农民朋友》。龙吟诗社创刊号《龙吟诗苑》选登了宋福才创作的《读刘江老诗章感赋》《老兵探亲回军营》《当年水兵守海疆》《淮海战场一角》《烽火岁月抒怀》《抗日老兵返乡记》《军民鱼水情》《中国共产党90华诞》《将军教我舞金戈》《强大军民亮宝剑》《抗战老兵贺中秋》等作品。 多年来,宋福才先后荣膺《中国诗人风采》编委会授予的“风采诗人”、太原作家协会授予的“夕阳红作家”、太原诗词学会授予的“夕阳红诗人”等称号。他的作品《打过黄河南,挺进伏牛山》被《军魂——中华英雄儿女》专刊部评为一等奖,他个人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华人卷”。 宋福才的诗缘,也赢得众多诗词名家的赞扬。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的梁东题词:“老有诗文意纵横。”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正国题词:“春日光阴贵,百花争绽开,老兵闲不住,提笔展奇才。”原省委宣传部长、省政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江题词:“通身剑气,无私无畏,一生欢快,文武兼备。”原省作协主席、省作家书画院院长王东满题词:“身无媚骨笔行健,襟有高情神韵佳。”我省著名诗人、太原诗词学会顾问李泰来题词:“老兵福才是诗人,铁笔铮铮写真诚,太行深处松雄劲,挺立山头唱大风。”原太原市老龄委主任刘祥正题词:“戍马酬壮志,文苑夕阳红。”
张二全(太原市南环社区居民)文/图 (原标题:抗战老兵宋福才与诗结缘七十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