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为民办实事“扩容”为35件,干货满满(组图))
1月10日上午,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市长缪瑞林作政府工作报告。32页的报告,既浓缩了2016年的成绩单,又展望了2017年的“小目标”,令人振奋,信心满满。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报告中提到的政府为民办实事扩容为35件,件件干货,而以往每年都是10件。此外,预计南京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50亿元,这意味着,南京历史上GDP首次破万亿。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鹿伟 安莹 重点做好这些工作 优化供给扩大需求,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聚力创新突破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聚焦富民力补短板,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速推进江北新区建设。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改善生态环境攻坚战。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构筑开放发展新优势。 强化城市文化建设,大幅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现代社会治理水平。 富民 出台改革富民、科技富民等政策 实施城乡居民增收工程,制定出台改革富民、科技富民、财产富民等政策举措,落实重点人群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促进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有劳动能力的困难人员等八类群体致富,带动城乡居民总体增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并轨。 出行 开建地铁2号线西延、6号线 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完善轨道交通体系,建成地铁4号线一期、宁和线一期,力争建成宁高线二期,全力推进地铁5号线、宁溧线、1号线北延和7号线工程,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西延、6号线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交通体系,完成南京南站枢纽快速环线龙西互通二期、绕城公路铁心桥立交改造工程,续建苜蓿园大街南延等工程,开工建设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扬子江大道节点改造等重点道路。 江北新区 开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 报告专门提到加速推进江北新区建设。基础功能设施将不断完善。严格把握新区建筑形态,加强对天际线、山际线和滨水线管控,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风貌。加快核心区建设,开工建设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一期工程100万平方米,启动新区城市馆、南京美术馆新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功能性项目。推进地铁4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和宁天线南延前期工作。 环保 化工园区46家企业面临整改关 优化四大片区工业布局,加快烷基苯厂等重点企业搬迁,启动实施南化、南钢、梅钢等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推进化工园区内46家化工企业限期整改转型关闭,全面实施化工园区外化工企业关停转迁计划。推进736个排水达标区创建,开展关停搬迁企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试点。 区域合作 打造0.5~1小时通勤圈 大力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以跨市域城际轨道交通、通信网络建设等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次中心城市、重要城镇之间0.5~1小时通勤圈。 文化 启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二期 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实施颐和路历史街区、百子亭历史风貌区、南捕厅四期等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展示与复兴工程,启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二期、科举博物馆二期、中华门城堡加固等工程。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为民办实事项目,都令人期待。今年的报告用了近5页的篇幅列出了这些民生实事,并且从原来的10件扩容为35件。 “民生实事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政府部门的为民情怀;民生实事是一道考题,考验的是全市干部的作风能力。”缪瑞林表示,我们将带着感情和责任,把民生实事作为各级政府最应干、必须干、马上干的事情,一件件解决好,一桩桩落实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兑现我们的承诺。 这些改变将影响你我生活 1.实施交通治堵工程 完成扬子江隧道江北连接线快速化改造等6条道路建设,实施浦口区车站后、黄姚铁路道口“平改立”,推进纬七路东进二期等5项续建工程,开建红山南路东延二期等4项工程。 2.加快过江通道建设 推进南京长江五桥建设和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开工建设浦仪公路西段,启动和燕路过江通道建设,加快开展仙新路、建宁西路等6条过江通道前期工作。 3.方便城乡居民出行 新建公交专用道不少于30公里。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0条以上,建设27座公交场站,出新公交站亭(牌)200个以上。完成45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16座农路桥梁建设。 4.扩大公共自行车覆盖面 建成玄武、鼓楼等四区公共自行车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公共自行车进小区,新增服务网点360个、自行车2.5万辆。推出公共自行车手机APP,实现主城公共自行车无卡租赁。 5.提供更多停车设施 建设公共停车场21个,新增停车泊位1.5万个,投放停车自助缴费机300台。划定非机动车停放专用区域300处。 6.实施道路环境综合整治 完成玄武大道、北京东路、中华路等22条主次干道综合整治,打造100处道路节点花境。 7.加强黑臭河道整治 完成南玉带河、珍珠河等109条黑臭河道治理,基本消除建成区河道黑臭现象。 8.改造积淹水片区(点) 完成兰家庄、观门口北村、中山门大街等35处积淹水片区(点)改造。 9.完善公共厕所配建 新建改造公厕645座,全部达到二类以上公厕标准。消除城镇范围内公共旱厕。 10.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 实施240个、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增加机动车停车位,设置自行车停车棚充电站,安装监控设备,加装1000部住宅电梯。 11.加大住房保障力度 新开工保障房4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筹集建设人才安居住房20万平方米。 12.推进棚户区改造 通过征收拆迁、翻改建、完善房屋使用功能等方式,完成棚户区改造350万平方米。 13.实施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00公里,完成主城200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14.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实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建成绿色建筑500万平方米。 15.提升景观亮化照明 实施秦淮河(清凉门—集庆门段)、新庄立交、中央门立交、江东路沿线、城西干道、城东干道、滨江河西段(示范段)亮化提升工程。 16.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扶持青年大学生创业4500人。加大在宁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政策落实力度,简化办事流程和申办手续,降低就业创业成本,全年补贴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2万名以上。 17.援助困难人员就业 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培训、职业介绍、岗位推荐等援助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10万人次,组织招聘会1000场,提供岗位29万个。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人。 18.做好价格稳控工作 实施物价上涨与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推进农副产品平价商店规范化建设,确保全市稳定运营的平价商店不低于200家。 19.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1.2万户,21个经济薄弱村、39个经济欠发达村实现脱贫。 20.提高养老保障待遇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345元增加到380元,被征地人员老年生活困难补助每月增发45元。 21.提高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 老年居民财政补助标准从460元提高到500元,其他居民财政补助标准从430元提高到48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620元提高到660元。 22.实施小学“弹性离校” 安排财政专项经费,为全市小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缓解部分学生家长接孩子难问题。 23.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新改扩建幼儿园25所,新创建省市优质幼儿园30所。实施“中小学厕所提升工程”,新改扩建中小学厕所1万平方米以上。创建20所中小学、幼儿园“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20所“园林式”校园。 24.扩大医疗资源供给 完成南部新城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鼓楼医院江北医疗中心,建成市第一医院河西院区,完成溧水区中医院异地新建和栖霞区妇幼保健院建设。 25.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市级特色专科15个,全市48个“医联体”全年下派医务人员400名。 26.开展健康体检服务 为40万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开展市民体质检测3万人次以上。 27.增设公共场所母婴室 在机场、车站、商场、公园、图书馆、医院、政务服务大厅等公共场所以及女职工较多的企业,兴建扩建120个标准化母婴室。 28.强化社区养老服务 对3A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等级给予综合补助。新建17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为75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提供安装紧急呼叫终端补贴。为经济困难的半失能、失能老人购买居家照护服务,购买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月和700元/月。 29.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新建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250个。举办展览200场,组织公益演出广场行100场,公益音乐会22场,公益电影放映7500场。组织全民阅读活动2000场,打造新型阅读空间20个。 30.积极推动全民健身 巩固提升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更新400套全民健身工程(点)健身器材,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不少于2000项次。 31.开展公益科普活动 安装科普阅览屏200余台,制作播放公益科普宣传片50余集,举办“南京科协大讲堂”报告会100场。 32.改善休闲旅游服务 完成主城区41个约90万平方米游园绿地新改建任务。建成南京南站旅游集散中心。全面开放已建成的滨江大道风光带公共配套设施。 33.方便市民城郊游览 开通城区旅游观光巴士专线10条以上、“美丽乡村游直通车”线路10条以上。 34.保障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加大对33大类食品的日常抽检力度。在7家批发市场建立食品安全快检中心,在80个农贸市场建设食品安全快检室。 35.推进智慧城市惠民 拓展“我的南京”智慧城市平台的服务功能。推进市民卡在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全面应用。拓展公安“微警务”平台功能,为市民提供治安、交管、户政、出入境等便捷服务。 民生实事怎么选? 广泛征集民意,从2317条建议中优选出35件 32页的政府工作报告用近5页篇幅列出具有公益性、普惠性、示范性的35件民生实事,这些实事是怎么确定的?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2016年10月25日到11月30日,市政府通过“中国南京”网和12345服务热线,向全社会公开征集2017年度为民办实事建议,并引入市社科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梳理群众意见。 根据群众意见集中的民生诉求,经过仔细梳理、反复论证,共确定了今年“方便群众交通出行、营造优美宜居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切实帮扶困难群体、推动文化体育惠民、实施食品放心工程”7个方面35件民生实事,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身边事。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35件民生实事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市政府对民生改善的庄重承诺,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刚性任务。 下一步,市政府将明确时间节点,层层分解任务,一方面加大督查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民生实事开展专项督促;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为民办实事进度。 |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