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查汗采开村:“白色港湾”焕新颜) 参加县上花儿比赛活动。 天山网讯 巴州焉耆回族自治县查汗采开乡查汗采开村坐落于开都河畔,蒙古语意为“白色的港湾”。过去的查汗采开村:房屋散乱搭,道路拧麻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如今这里变了个模样:道路宽了,路灯亮了,街道美了,村民勤快了。村民们说,是库尔勒公路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让查汗采开村旧貌焕新颜。 环境变美了 民风变淳了 从村委会起,水泥路蜿蜒起伏,串起整个村子。村民的房屋虽算不上新,但每家门前都干净利落,有的还在墙根圈出一块地,种上花草和蔬菜,让新绿和芬芳装饰着农家小院。 工作队驻村后,紧紧把握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个重点,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从驻进村委会起,工作队成员就天天起早贪黑打扫村委会院落,村干部和村民都说:“工作队的干部们天天扫院子,我们怎么好意思让院子脏着、乱着。”现在,在路边、河沟里,都可以看到村干部带头清运垃圾的身影,村民们也开始自觉打扫自家的庭院。 在调动起干部群众净化家园的积极性后,工作队从推行培育文明村风入手,新建了6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小广场;在平坦干净的团结路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安放了环保垃圾箱、健身器材和励志警句牌等;在公交站台设置了精神文明、民族团结题材的宣传画;在村委会建起了文化室、图书室、卫生室、篮球场等;还办起了由工作队员担任辅导老师的“村民夜校”和“学生小课堂”。 村党总支书记艾合买提 克依木说:“查汗采开村现在不仅变干净了,也开始释放文明之美,渐渐变成了 村民富、村子美、村风好 的美丽新农村。” 村务公开了 村民心亮了 “每到一户农家,村民就提出 吃 低保,明明看着条件很不错了,为什么还会看中低保那些钱?”工作队入户访民情时,队长阎宏纳闷地说。 走了一圈下来,工作队搞清楚了原因,原来村里“四议两公开”执行力度不够,低保、精准扶贫、集体经济发展等老百姓关心的大事相关事项很少公开,不仅让村“两委”的凝聚力减弱,也在村民中形成了不良风气。 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帮助村“两委”进一步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请村里的两个村民小组自己评选低保户,清退了不符合规定的11户低保户,重新补充了3名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此举令小村沸腾了,村务公开让村民觉得手中“有权”了,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鼓了起来。工作队趁热打铁,推出“七步议事法”;请村民一起修订“村规民约”、修改完善了10项规章制度;协助村委会建立党员约束奖励机制,让每名党员做出公开承诺,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条件变好了 生活多彩了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让群众得到美的享受,更要过上美的生活。”驻村伊始,工作队队长阎宏就反复强调。 为给查汗采开村群众营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工作队向焉耆县争取到63套安居房、12套扶贫房、600米居民围墙改扩建工程;铺筑了1400米环村沥青公路;协调库尔勒公路局,安装了路灯和公路警示桩;实施了防洪堤坝建设和绿化工程等。 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工作队为查汗采开村投入建设资金,并先后办起了地毯厂、辣椒打粉厂等。在这些项目和资金支持下,村民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主动致富的信心和劲头也更足了。 > 生活条件好了,工作队又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下功夫,利用节日节庆开展法制宣讲、民族团结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从2016年5月份开始,工作队还与兵团第二师21团举办文化联谊会,民族舞蹈跳起来、乡村大舞台动起来、相互学习之风兴起来,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村民们感慨地说,查汗采开村这个“白色港湾”如今路平了,灯亮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不仅展现出新农村的新面貌,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不夜村”。 (原标题:查汗采开村:“白色港湾”焕新颜)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