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领导干部进社区”到“民情家访”,从“相约周四·夜访连心”到“每日巡访”,西湖区广大干部几年如一日,不管时空如何转换,不管岗位如何变动,都是一以贯之,坚持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从半月一访到每日一访,牺牲小家、赢得大家!付出真情、得到民心!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将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 绘制“战略图”,坚持抓责任、重激励、强督查,着力形成齐抓共创新局面。建立健全了创先争优领导机制、帮带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联动机制等五大机制,建立了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全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每人建立了一个创先争优的联系点,各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联系126个社区(村)党组织,结对互助开展社区(村)工作,并将结对互助、联系帮扶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切实形成了党委领导、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合力争创的工作格局。 推进“项目图”,坚持抓学习、重实践、共争创,着力打造服务发展新平台。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并上升为制度规定,努力实现学习的常态化、机制化。大力推进学习成果的转化,把学习成果体现在推动工作、改进作风、提升素质上,坚持创先争优活动融入到服务创建办会、房屋征收、重大项目等重大任务中。 设计“流程图”,坚持抓节点、分阶段、有步骤,着力营造风清气正新氛围。围绕党委换届年,采取“基层党员向党组织承诺、科级干部向区委承诺”方式,自觉遵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严格换届选举工作纪律。全区共发放了严守换届纪律的相关文件2000余份,组织4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签订了严守换届纪律承诺,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明确“路线图”,坚持抓基层、重发展、惠民生,着力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的突破口,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社区、农村、企业、机关等基层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星级创建稳步推进,全区共有五星级社区党组织5个,四星级社区党组织27个,三星级社区党组织59个,总星数列全市第一;坚持以“相约周四,夜访连心”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社区(村)、访居民群众,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同时,注重不断丰富“夜访”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双千双万双带”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千名干部结千家亲,万名党员连万颗心,党员带群众、干部带百姓”,促进全区党员干部真正走进群众,了解群众困难,解决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区投入活动专项经费195.1万元,共走访26850户居民群众,结对帮扶了1973户困难家庭,解决问题1638个,收集意见建议1463条,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危难关头当好群众贴心人 背景:2011年11月24日凌晨3时许,南昌市石头街134号发生火灾,24户居民受灾。灾情面前,西湖区委、区政府紧急部署、迅速行动,全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工作在善后第一线,广大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在抢险一线中当好“主力军”,在帮扶善后中当好“排头兵”,以实际行动奏响了创先争优主旋律。 面对受灾群众,特别是面对遇难者家属悲痛欲绝的心情,区委、区政府领导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此,区委书记周智安、区长梅茂发亲力亲为,深入现场指挥调度火灾善后处置工作,每天过问遇难者家属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经常上门看望遇难者家属,嘘寒问暖、全力帮扶。区委、区政府四个对口帮扶工作小组与挂点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一道,每天与遇难者家属谈心解忧,缓解他们的思亲之痛,使遇难者家属真正感受到了“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情帮扶,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关爱。 “火灾无情人有情、受灾群众颂党恩”。12月13日,在西湖区行政中心大院出现了最感人的一幕,4户遇难者家属燃放鞭炮、含着泪水,给区委、区政府送来了书有“情系灾民、救困帮扶”、“心系群众、呕心沥血,情牵百姓、无私奉献”、锦旗,感谢区委、区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区领导和党员干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帮扶。 点评:11.24火灾善后处置之所以能把一个不稳定事件的隐患转化为一个灾民谢党恩、群众赞满意的好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得益于西湖区区委、区政府多年来打下的扎实群众工作基础。 西湖区长期以来坚持开展以“领导干部进社区”为主题的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组织开展了以“相约周四、夜访连心”为主要形式的“民情夜访”活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基层民意,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该区长期以来打下的扎实的群众基础,11.24大火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扑灭、没有波及到更大范围,火灾善后处置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遇难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得到迅速稳妥解决。 “夜访连心”架起干群连心桥 背景:民情夜访就是好,干部嘘寒又问暖。衣食住行样样管,百姓幸福乐淘淘……这自编自演的小调唱出了西湖区桃苑湖庭社区居民们的心声。原来,西湖区桃苑湖庭社区过去业余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小区内健身器材很少。2011年11月17日,区领导在参加“相约周四 夜访连心”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久就派专业人员安装上了崭新的健身器材。 每当夜幕降临,在西湖区的大街小巷,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进家入户,把普通百姓当亲人,把困难群众当朋友他们就是忙碌在“相约周四 夜访连心”活动中的西湖区干部。 早在2004年,西湖区就在全区各级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深入一线的作风,开展“领导干部进社区”活动,八年如一日,定时、定点、公开接待群众来访,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自2011年10月起,西湖区又在“民情家访”的基础上,开展“相约周四 夜访连心”活动。区委书记周智安、区长梅茂发等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夜访群众。 为使“相约周四 夜访连心”活动形成长效机制,西湖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周智安为首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公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细则,建立了工作网络体系,设立了短信平台,每周编发工作动态,在每个社区、村制作了宣传公示牌,印制了民情日志本,组建了暗访啄木鸟队伍,设立了活动专项资金。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夜访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保障。 自开展“相约周四 夜访连心”活动以来,全区40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全部参加活动,其中县级领导干部32名,截至今年年初,全区125个社区夜访总数超千次,群众反映的1919个问题中,目前已解决1907个,办结率达99.37%,大量群众反映出的涉及道路维修改造、路灯照明、下水道堵塞和化粪池外溢、社区绿化和卫生整治、社区小广场建设等诸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长期困扰部分群众生活的水电问题也通过与市级相关部门协调得到了解决。区委书记周智安到桃花镇夜访时,为社区群众解决户口解冻、桃花河淤塞造成积水、职工房改房未提房屋维修基金等困难问题达19件之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点评:送政策、送资金、送温暖、查隐患,和群众“零距离”接触,让群众有问题在社区解决,有怨气在一线化解。在发展的机遇期如何处理好各类矛盾,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更需要饱含真情的智慧,“相约周四 夜访连心”让干群的心贴得更近。 新城开发加快推进,老城改造全面加力,西湖区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争第一、创唯一,西湖人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群众工作法,为把西湖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城区的“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幸福城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棚户改造改出干群一家亲 背景:西湖区紧紧围绕棚户区改造这一重点工作,确立了“立足棚改比作为、创先争优当先锋”的活动主题,通过把党小组建在棚改项目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争活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成为棚户区改造活动中攻坚克难的中坚力量,有效地促进了棚改工作,保障了群众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根据全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总体目标,南昌市棚户区改造三年的目标必须在两年内完成。西湖区涉及棚户区改造房屋302.93万平方米,20191户,占地1114.23亩。 据介绍,完成3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的拆迁、改造,是西湖建城史上最大、最难、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拆迁维稳攻坚战。同时,该区还面临朝阳片区50万平方米拆迁压力、35个节点3600平方米拆迁还绿任务、6万平方米“断头路”拆迁等。目前,打好利字街拆迁第一仗已基本完成任务,该工程涉及房屋建筑面积148387.35平方米,1171户。 坚持亲情操作,开展“四送”活动,变“压服”为“说服”,在服务群众中温暖民心。棚改之初,最难的是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此,西湖区要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换位思考、主动作为、靠前工作,视动迁群众为亲人,开展了“四送”活动。即送政策,宣传动员到位,深入千家万户逐户沟通宣传,确保棚改工作的惠民政策入户到人。送法律,咨询服务到位,针对棚改承租关系复杂,矛盾纠纷争议多的实际情况,举办20多场法制讲堂,为民免费提供法律服务。送温暖,困难帮扶到位,开展“相约周四、夜访连心”活动,积极帮助棚改区居民协调解决了386个生活难题。送平安,维稳防控到位,建立以党员为主体的联动维稳网络,维护矛盾凸显期的社会稳定和谐,全力推进棚改工作。 坚持阳光拆迁,推广“四议两公开”,变“官意”为“民意”,在议事决策过程中彰显民主。棚改工作,群众最关注的是能否公平公正。为此,该区始终把发扬民主、公开透明贯穿于棚改工作的全过程。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棚改重大事项,严格按照村(社区)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居)民会议决议,决议和实施结果向村(居)民公开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特别是对棚改方案、拆迁补偿资金、安置房分配等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