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3月12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昨天是周日,一大早,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宜川四村的退休居民乔国瑾就赶到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健身俱乐部,她的工作是辅助工作人员给每位前来健身的人量血压,还要帮助一些新来的锻炼者讲解健身器材的锻炼要领。 乔国瑾是一位志愿者,在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有80多位像她一样的志愿人员。由于他们的帮助,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不仅运转自如,而且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市社区文化中心的前列。 今天,在2012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一批上海市特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将受到表彰,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创新的“志愿者”辅助管理模式也将受到肯定。市文广局公共文化处有关人士表示,该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模式与其他街道的先进管理模式一起,将向全市推广。 志愿者弥补人手不足 乔国瑾今年60多岁,已经退休在家多年。去年7月,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健身俱乐部正式向社区55岁以上的健康老人免费开放。乔国瑾闲暇无事,经常来健身俱乐部锻炼身体。 随着前来锻炼的老人越来越多,健身俱乐部的两名工作人员应接不暇,既要为每一位锻炼者登记姓名、测量血压,还要维持秩序,为一些新来的锻炼者讲解如何使用器材。乔国瑾便主动上前帮忙,自己锻炼的同时,也为一些刚来锻炼的“新人”传授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说说注意事项,做些她力所能及的事。乔国瑾的热心帮忙,为工作人员减轻不少压力。 “我们发现热心居民的帮忙很有效,就想发动更多的锻炼者,请他们在自己锻炼的同时,也能自愿地帮社区文化活动做些管理、维持秩序的工作。”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鲍博海介绍,她与同事一起征询锻炼者的意见,在健身俱乐部顺利“征”到35名志愿者,并给他们排好班次,由这些志愿者帮助工作人员做一些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宜川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6000多平方米,图书馆、信息苑、健身俱乐部、声乐教室、戏迷活动中心等设施应有尽有。 “这么大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只有32名工作人员,可要增加人手,却又没有经费。于是在管理、服务上总难事事到位。”鲍博海便借鉴健身俱乐部的经验,逐步将志愿者管理模式推广开来。她举例说,在只有4张乒乓球台的乒乓球室,此前曾常常因为前来打球的人太多,为排序的事常有纠纷发生。“后来,我们请一些打球积极分子做志愿者,由他们为大家合理排序,问题一下解决了。” 戏曲名家也做“志愿者” 宜川路街道有着深厚的戏曲群众基础,京剧、沪剧、越剧、淮剧、昆剧等戏曲在这里都有众多的拥趸和戏迷,几乎每个戏曲都有沙龙,10人以上的戏曲沙龙有近20个,小的沙龙更多。戏迷多、戏曲沙龙多,繁荣了宜川路街道的民间戏曲文化,也给街道唯一的社区活动中心带来难题。 “我们只有一个戏迷活动中心,几乎每个戏曲沙龙都要求来这里举行活动。”鲍博海说,活动中心只好给他们排序,从周一到周日,每天上午、下午几乎都排得满满的,可问题依然存在,戏曲沙龙举行活动时,有人喧哗、抽烟,还有人太多的安全问题等等,都让工作人员管不胜管。于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还是借鉴志愿者管理的方法,要求每个沙龙的负责人找到“骨干”志愿者,负责每次活动的组织、安全、卫生,局面大为改观。 |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