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刚/文陈熙春/摄 体育运动对于城市里健全的孩子来说,也许只是繁忙的学习生活的调剂品,但是对一群“特殊”的孩子来说,那或许是他们的世界中最幸福和快乐的一件事。 昨天,本报“体育的力量”爱心慈善系列活动第六站来到了江山市培智特殊教育学校,浙报集团体育新闻中心联手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江山市体育局以及浙江赢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给这里的孩子们送去价值两万元的健身以及运动康复器材,并特别邀请了江山当地的两位著名体育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体育课。 正午的太阳下,几个孩子正在打篮球。没有带球过人,没有身贴身的防守,没有配合,也没有盖帽抢断这一类的技巧,只是最简单的投篮。不过对于这几个孩子来说,这似乎成了一件高难度的事情,他们投篮的姿态,总是有些“怪异”,投出去的球,不是歪歪斜斜,软弱无力,就是用力过猛,震得篮筐砰砰作响,却总是进不了……即便如此,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笑容。 这是昨天记者在江山市培智特殊教育学校看到的一幕。江山市培智特殊教育学校是衢州地区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里有130个“特殊”的孩子。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已经将近20岁了。学校的谢校长告诉记者,这130个孩子中,有智障的孩子,有脑瘫的孩子,也有自闭症的孩子。 昨天记者赶到学校时,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记者看到,如同健全的孩子们一样,这里的孩子们也爱玩爱动,操场上满是他们的笑声。 我们试图采访几个孩子,或许是有些陌生,或许是我们不太了解这些孩子的交流方式,孩子们与我们的沟通并不是太顺畅,不过这些孩子看到我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无限透明的眼神中,还带着一点点的胆怯。 于是我们就在一旁安静地看孩子们运动。体育课的内容很丰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或是跳绳。但无论选择哪项运动,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动作都不是很规范,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磕磕绊绊。而昨天上午突如其来的高温,更是将他们一个个晒得满头大汗,但他们仍旧玩得不亦乐乎,哪怕摔倒在地,也丝毫不见半点懊恼。 站在一旁负责看管孩子们安全的周树理老师告诉记者,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体育课是他们每天最开心的一刻,“虽然他们的动作不是很规范,但孩子爱玩爱闹的天性是共通的,在我眼里,这一刻,他们与任何健全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 特邀老师 手把手教孩子们快乐挥拍 在孩子群中,一头花白头发的黄昌明老师和一身健硕肌肉的朱元力教练显得有些特别。 黄昌明老师是江山著名的省级功勋教师,而朱元力曾是全国青少年举重冠军,如今是江山市少体校的举重教练。此次,他们也是受本报的邀请,特意来给这里的孩子们上一堂体育课。 “这些孩子都非常的好。”正在教孩子们如何打乒乓的黄昌明老师说,他从事了40多年的体育教育,还从来没有教过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但短短几十分钟接触下来,我感觉,孩子们对于体育的热情,甚至更甚于那些健全的孩子们。看到这些孩子的笑容,我感觉非常温暖。” 朱元力当年还是刘翔的小师弟,后来因为受伤而不得不过早退役。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混在孩子堆中一起打篮球。他告诉记者,他曾当过特奥会举重项目的裁判,“所以我了解,这些孩子其实也很要强,输了比赛甚至会比普通运动员更难受。所以我特别希望所有的残疾孩子们都能来享受运动的快乐,因为体育会让他们更强烈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爱心器材 不仅意味着运动,还意味着康复 昨天和我们一起来到学校的还有浙江赢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他们为孩子们送上了包括腹肌架、划船器、肋木架、三位扭腰器、双位坐蹬器、上肢牵引器以及乒乓球台等价值两万元的健身、运动康复器材。 记者看到,培智特殊教育学校的校舍很漂亮,学校也配置了包括运动康复在内的很多专业的器材。不过学校的谢校长告诉我们,这次为孩子们送上的这些器材,是孩子们以前几乎都没有接触过的。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