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塔有这样一个社区,连续创造出许多个全市第一。 第一个把社区离退休党员进行属地化管理; 第一个定期开展多项目社区文化节,并创办全市第一份“社区简讯”; 第一个把改制的幼儿园、卫生所接收到社区,解决了居民就近入托、看病的问题…… 这个在党建、民政、劳动、计生、文化等多个方面、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区表彰的社区就是红专南路社区,它已经成为雁塔区社区建设的样板与典型。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一个人密切相关。如今,他的名字已经传遍了雁塔的大街小巷,他就是红专南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闫中华。2001年8月25日,宣布就职的第二天,闫中华便带领全体社区干部走家串户深入了解居民生活状况,拜访驻社区单位建立联系,很快,社区里有多少下岗职工,有多少老年人、残疾人,他们的基本情况、生存状态……闫中华便全都了如指掌。 居民王玉奎因高位截瘫已卧床30年。在一次家访时,闫中华得知王玉奎因为家门口的台阶太高,轮椅过不去而很少到户外活动。联想到其他残疾人、老年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闫中华便自己找来沙子、水泥,请人在小区内修建了无障碍通道。 十年前,王玉奎的儿子因病导致眼睛失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刻也离不开人照顾,由于老伴也是年迈多病,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基本上都压在了儿媳丁水彬的身上。得知王玉奎一家人生活得不容易,社区一成立,闫中华不仅把他们家作为自己的联系户,每月都要去探望,还给老王失明的儿子也办了低保;在社区成立养老服务站的时候,又给老王的儿媳丁水彬安排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为了给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融入社会的舞台,红专南路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首批会员超过50人。社区先后举办了多次残疾人书画展,残疾人的生活渐渐变得丰富多彩。红专南路社区有近两千名老年人,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社区主任一直在思索。闫中华积极争取驻地单位的支持,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配置了书报杂志、健身器材,添置了轮椅、拐杖等器材,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