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巩峥 日已西斜,白领郭璞开着爱车回到陶然亭街道龙泉社区,从容地将车停进旁边一家公司的大院里。和他一样,龙泉社区的居民们不再为找不到停车位而头疼了。“邻居”北灯汽车灯具有限公司,晚上敞开单位大门,错峰为居民提供免费停车服务,还专门设置了一名保安看车。“又宽敞、又安全,爱车放在这儿,心里倍儿踏实。”郭璞说。 曾困扰居民许久的停车难,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这背后,是西城区“全响应”为民服务体系在显身手。 居民停车不便、老人心理疏导、学生课外照看……西城区在进行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建设过程中发现,居民日常的需求千头万绪。面对这些庞杂的需求,政府职能部门不能缺位,但又因为专业技能有限等原因不能大包大揽。 怎么办?“我们制定奖励机制,激励驻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加入到我们为民服务的网格中,多多益善,各取所长对接民需。”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于是,一个“全响应”平台为民服务体系的构想浮现在西城人的脑海:即把社区、街道、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居民构建成“响应链”,集中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为民办事、为民解忧,让百姓得实惠。 提议一出,应者云集。现在,西城的社会服务管理的网格中,不再只有政府部门与居民两个角色。每个网格中的负责人,更像是邮局的信件分拣员,他们将收集上来的民需,按照职能分派给各个政府部门,按照资源、专业所长分派给各家驻区单位、社团。 如今,国家广电总局职工食堂、浴室向月坛地区的老年人开放,提供就餐、送餐、洗浴等服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为街道、社区提供教授、专家、学生等人力资源参与社区建设指导;裕中中学、月坛中学、进步小学三所学校向居民开放操场、健身器材等内部资源,解决了辖区内文体活动场所紧张的问题……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