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天气如何,在社区健身器材场地,经常见到老年人将腿抬到很高的杠子上做韧带联系,也能见到老年人在公园里一圈圈地跑。实际上,这类人群健身过程中是有很多误区的。究竟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请看专家指导。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老年人健身时要考虑的问题比年轻时要多。首先是需要规避风险,注意安全,当然还要注意是否有效。有些老年人往往是不顾天气和个人感觉而一味坚持锻炼,中年时候的运动方式、速度和强度保持到老年,这是不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要随年龄的增长,适当减量减强度。喜欢拉韧带的老人,不能只拉韧带而不联系力量,可以在健身方式上增加腿部和上肢的肌肉训练。 喜欢球类运动的老人也要注意,有些球类运动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心脏血管中的栓子破裂或脱落,堵住大血管,造成心肌大面积坏死,心脏停跳。所以老年人做球类运动时要调整心态,万不可求胜心切。如果在打球过程中感到心前区有短暂的刺痛、闷痛,休息后就好转,那就不能在打球了。 步行是老年人首选健身方式 步行是老年人的首选健身方式,其安全、简单、锻炼强度容易控制。平时体育活动较少的人,每天最好连续步行30分钟,或每天至少2~3次,每次快步10~15分钟,对身心健康很有益处。脉搏最好控制在170减年龄,或者比安静时的脉搏快20~40次,即安静时心率70 分,走步过程中达到90~110次 分。 步行的益处有很多:比跑步安全 跑步时脚底落地所产生的冲击力是体重的2~4倍,有可能使肌肉、韧带拉伤。而步行所产生的冲击力仅为体重的一半,能有效地缓解肌肉、关节因得不到锻炼而导致的僵硬、萎缩、疼痛等症状。 减缓老态:人到老年以后,体内新陈代谢减慢,摄入的脂肪不易被氧化利用,造成脂肪堆积、肌肉松弛、体态肥胖。如果能坚持户外昂首挺胸快步行走,就能使肩、臂、背、腹、腿、臀等各部位的肌肉群得到锻炼,以及使脊柱保持生理功能姿势,延缓老态。 增强心肺功能:户外步行是一种运动状态,能促使心脏送出更多的血液,满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因步行所消耗的氧气,锻炼心脏和肺脏功能,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 增强骨质密度:骨质密度高低,取决于平时摄入食物的品种和运动量大小。户外太阳下步行有助于骨质沉积,增加骨质密度。 减轻精神压力:户外步行,被称为天然镇静药,可使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减慢心率、调整血压、改善睡眠大有好处。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