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丹东3月14日电 (司晓帅)“全年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49个,并免费开放。”、“对665个农家书屋进一步规范管理,每年接待读者不少于10万人次。”、“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全年放映场次不低于8000场。”…… 这是位于鸭绿江畔的中国最大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近日正式启动实施的10项文化惠民举措部分措施。“让数字说话,用文化惠民”是该市争创“全国文明城”的一次创新尝试。 三月的丹东春色渐浓,但记者感触最深的仍是这里“美不胜收”的人情味。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让座的情景比比皆是;在街道中,随地吐痰的现象愈发少见;在乡村里,前来志愿服务的医疗队一拨接一拨。 “这是开展近1年半的‘文明使者在行动’活动所带来的收获。”丹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立跃说,“文明使者在行动”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丹东人做文明人、做文明事。不过该市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新近推出?10项文化惠民举措,力争进一步提升群众文明幸福指数。 据介绍,文化惠民行动包括道德讲堂进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品牌推广、文化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全民健身、信息服务进家庭、搭建宣传家乡平台10项具体内容。 这其中,以综合或专业服务队的形式,开展送文化下乡、进军营、进社区、文化工作者走基层等活动尤受当地民众关注。组织送文化小分队100个,全市巡演(巡讲)不少于1000场,送医、送教、送科技各不少于100次……记者发现,官方提出的目标很是细致。 而“配套建设笼式足球和毽球场地等体育设施,完成该市元宝山至大沙河健身步道建设,修缮万隆体育场,投放100套体育健身器材。”这一举措则让更多人有了健身的去处。“有了新的体育健身器材,每天清晨我再也不用绕着小区空地跑步了。”丹东市民张朝阳如是说。 中共丹东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通过推进文化惠民行动,把繁荣群众文化与打造精品力作相结合,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把加快文化阵地建设与发挥文化设施作用相结合,把集中组织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 目前,辽宁省丹东市正围绕“国家卫生城”、“全国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全国文明城”四城联创,以此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而文化惠民正是提升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说,抓民生工程,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品位,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完) (原标题:中国边城丹东十举措文化惠民 打造文明幸福新城)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