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3月17日电(记者 卢羡婷 刘晓莉)近年来,有关“健身路径”成“伤人凶器”的报道时有耳闻,尽管如此社区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人安装,无人管理”,本是造福于民的健身利器,到头来竟成了“烫手山芋”。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南宁户外健身的市民越来越多。然而,面对已经锈迹斑斑,甚至“缺胳膊少腿”的社区健身器材,不少市民表示,再不维修整治,恐怕又会出现新的安全事故。记者走访南宁多个小区,许多健身器材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一些健身器材自带的“出生证”表明它已超出了使用年限。 投入时“大手笔”,年久失修后无人理,社区健身路径的境遇为何如此尴尬?南宁市明秀路一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居民缴纳的物业管理费并不包括健身器材的维护费,“很多居民要么认为自己不使用这些器材,不应该交这笔钱,要么就认为已经交了物业费,就不应该再另外交钱”。 无物业小区健身设施的维修就落到了居委会手中。一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社区没有维修经费,偶尔一两次维修花费几百元尚可以承担,但是久而久之难以维系,有时遇上健身设施要大修,业主不愿意自掏腰包,健身器材就只能处于废置状态。 究竟谁该为健身路径的维修费用埋单?南宁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高翔表示,健身器材一般遵循“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如果是体育部门负责建设的就由体育部门负责维修,如果是开发商建设的则由开发商负责。 据了解,我国的健身路径建设潮从1997年掀起,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局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高翔说,近几年南宁市加强了对“超期服役”、过度使用的健身器材情况的排查,并组织专人负责器材的维护。但是,由于人力不足、部分社区积极性不高,出现管理、维修滞后的情况,希望市民也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承担起维护健身器材的责任。 (原标题:走基层·听民声:社区健身器材“超期服役”藏隐患 维修经费成最大难题)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