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清爹爹和程金兰婆婆在堤角公园散步。记者熊波 摄 年轻时就是把“好劳力” 每天坚持走1500米 补衣服不用戴眼镜烟酒不沾心态好 “宋爹爹,今天又来锻炼身体了?”“程婆婆,你们两老身体真好哦,好羡慕你们。”昨天一早,宋明清和程金兰老两口按照惯例来到堤角公园散步健身,只听见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两人好似公园里的“健身明星”。 “一个101岁了,一个98岁,这么大年纪身体还这么好,大家能不认识嘛!”旁边一位打太极的师傅的话,让记者豁然开朗。 今年101岁的宋明清爹爹是湖北黄冈人,种了30多年地,在田间地头练就了一身健康体魄。后来,他来到武汉闯荡,在大智路附近的菜场卖菜,一担菜一两百斤重,挑起来说走就走。从黄浦饭店保安的位置上退休后,他闲不住又回老家种起了田,80多岁还在地里劳作。后来实在经不住女儿的劝说,他和老伴来到武汉,颐养天年。 18岁就嫁给了宋爹爹的程金兰婆婆,年轻时也是一把“好劳力”,农活、家务、缝纫、厨艺样样在行。两人相携走过了80年,曾育有12个子女,现在4个女儿尚在,大女儿72岁,最大的重外孙20多岁,马上就要添孩子了,届时将五代同堂。 昨天早上6点,老两口准时起床,吃完程婆婆下的面,7点钟两人一起出门去堤角公园散步健身。从居住的锦湖金利小区到公园大约500米,到公园后,两人还要绕着公园步道走一圈,这样下来就是1.5公里。随后,两人再去健身器材上拉拉手臂,扭扭腰,“玩”半个小时,上午10点钟,两人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武汉百岁老人蛮多,但像他们俩身体这么好的,我估计没几个。”65岁的朱定恕师傅向记者感慨,他从一年前就开始留意到这两位几乎每天都来公园健身的百岁老人。 “这两位老人太厉害了,拄着拐杖走路比我们年轻人还快!”住在宋爹爹对门的刘女士也一脸的佩服。 补衣服不用戴眼镜 虽然年事已高,但两位老人耳聪目明,能看报、看电视,思路也非常清楚。宋爹爹甚至清楚地记得自己父母出生于光绪20年,聊起往事来也头头是道。程婆婆在前几天,还帮女儿补好了挂破的裤脚,做针线活时连眼镜都不用戴。“这衣服也是我自己做的,穿了四五年了。”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程婆婆自豪地说。 虽然一个女儿就住在附近,但两位老人的生活完全自理。两人在健身回家途中买点菜,由程婆婆回家大展厨艺,换下来的衣服用洗衣机洗。有时候女儿太忙来不及吃午饭,还能上两老这里蹭一顿。 烟酒不沾心态好 当被问到长寿秘诀时,两位老人连连摆手,觉得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记者发现,两人长寿,首先离不开健康规律的生活。宋爹爹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两人每晚8点准时睡觉,早上6点起床,并坚持适量的运动。午睡过后,两人还要到小区里走走逛逛,不愿窝在家里。 其次,两位老人心态好。老两口从不吵架,邻里关系和谐,子女们也非常孝顺,没有什么烦恼事。端午节,子孙后辈们齐聚一堂,乐得宋爹爹胃口大开,一口气吃了3个粽子,都没有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 另外,宋爹爹的两个女儿都是医生,对老人的身体健康也非常上心,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 去年,派出所民警主动上门,给两人办理了老龄补贴,每个月能拿到几百块钱补贴。宋爹爹百岁生日时,社区还送来了大蛋糕和慰问品,这让两位老人又感动又惊喜。回想起刚到武汉时的艰苦生活,老两口觉得,能活这么久,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见习记者李元 实习生高亚萍 |
|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