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029-85420958
手  机:15529557050
联系人:何经理
传  真:029-85420958
地  址:陕西西安未央区文景北路11号星舍大厦3楼
北京分公司
电  话:010-81466976
手  机:18511406616
地  址:北京顺义区李桥机场东路翼之城9号楼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健身资讯>正文

原戴楼镇司法所长兼楼庄村党总支书记周永明先进事迹--

作者:zsq202 来源:原创 日期:2011-8-4 17:29:38 标签: 人气:
  记编者按:2009年8月2日,50岁的戴楼镇司法所长兼楼庄村党总支书记周永明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患胆管癌病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8月4日,在县殡仪馆纪念堂内,近千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自发参加周永明同志的追悼会,他们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坐着手扶拖拉机,有的刚从农田里上来,裤脚还沾着泥水,灵堂内外挤满了送别的群众,他们都想从黑压压的人群挤进去,噙着热泪来送一下周永明最后一程,瞻仰一下周永明最后的遗容。在追悼会上,说起周永明,他们几度哽咽,有的早已经是泣不成声,失声痛苦……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为何能够得到群众的如此敬昂和爱戴,在他去世两周年之际,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采访了周永明身前工作过的群众和同事——

  周永明1959出生,1978-1982年在部队服役,1982年4月参加工作,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1982-2000年在金沟镇工作,先后在村里当过民兵营长、团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党总支书记,镇法律服务所副主任、主任、司法助理;2000年7月调任塔集镇工作,任镇综治干事、司法助理;2001年1月到戴楼镇工作,分工到村,身前任戴楼镇司法所长兼楼庄村党总支书记。

楼庄人心中的好书记!

  周永明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一生的忠诚和执着,为老百姓办好事谋福利,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6月1日上午九点,在楼庄农民集中居住点,许多拆迁安置过来的村民正在健身器材前休闲健身。

  提起他们的好书记周永明,没有一个不心疼,没有一个不翘起大拇指:“我们周书记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细致,他办事公正,对群众非常尽心,他说的话让群众心服口服,听了心里更舒服!我们喜欢这样的干部!”这是我们在楼庄村听到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他们的眼里,周书记群众基础非常牢固。

赵长松:村里的干部群众就服他!

  楼庄村黄桥支部书记赵长松(原盱眙县东阳乡黄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指着远处说:“你看,那是我们新建的12000多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这是500亩蔬菜大棚。农民集中居住点搞起来了,小区亮化、绿化也搞起来了,现在楼庄村一幢幢农民别墅整齐地呈现在眼前,可是因操劳过度的周书记,却永远离开了我们……”赵长松的眼圈湿润了。他说:“作为镇里分工下来的干部,村里哪家有个大情小事,他都会到场主持调解,说得你心服口服;村里的干部,哪怕是小组长家,哪家有喜事,他都会亲自前往祝贺,我们村是个外界公认的问题村,可是村里的干部群众就服他!”

  楼庄村位于两省三县(安徽省、江苏省、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交界处,2003年,由黄桥、瓦地、楼庄3个支部合并而成,在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前,黄桥支部、瓦地支部属于盱眙县东阳乡;楼庄支部属于盱眙县马坝镇。2001年周永明到戴楼工作后,一直分工在楼庄村。2003年,在群众的一再要求下,时任戴楼镇司法助理的周永明兼任楼庄村党总支书记。  

  楼庄村刚成立时,群众不是穷,而是非常穷,常常穷争恶吵,问题、矛盾众多。赵长松回忆说,我们黄桥片位于盱眙县与金湖县的交界处,原来属于盱眙县东阳乡,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并到金湖县戴楼镇,群众反对划归金湖县的呼声非常高,因为当时盱眙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而当时的东阳乡黄桥村却又是这个贫困县里最贫困的村。上面时常有一些救济款项,扶贫村都优先照顾,汛期还不用交排涝费。而金湖县是当时的小康县,划归金湖县后,不但这些优惠政策没有了,还要交排涝费,所以群众有情绪。有些群众甚至还怀疑是我们村干部把这些扶贫救济款截留私分了,经常到村委会闹事,干群关系非常紧张。

“以前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村干部在家睡觉,上面派下来的分工干部也会给我们抗洪工作做的好好的,现在村干部还要亲自带头参加抗洪。不但群众想不通,村干部更想不通”他补充说:“在汛期时,群众要交排涝费时,矛盾更加突出。他先做我的思想工作,县里要将我们村作为西大门建设的亮点工程,并描绘了西大门建设的宏伟蓝图。西大门改造,肯定对老百姓有利,县镇补助群众购房,采取县委、镇党委补助一点,老百姓拿一点的做法,他说农民集中居住点是个好事。他顶着巨大的压力,领着我挨家挨户地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了化解矛盾,每天晚上召集各个村组,到老百姓家开会,解决矛盾。夏天防汛时,我们就吃住在一起。现在农民从以前低矮的旧瓦房,搬入了小区,每户住上280平方米 的农民小别墅,得到了实惠的农民再也不吵了” 韩仕柱:3米多深的水,他一个猛子就扎下去了! 群众韩仕柱说,他品德的确不错,让我佩服的是,2003年防汛,他昼夜住在我们群众家,连日的暴雨,水位很高。7月7日上午,他让我陪他一起巡逻,9点多钟,当我们巡逻至长沟圩地段时,发现一涵洞漏水,如果不及时堵住漏洞,将淹没附近的庄稼,使农户遭受损失。我们立即找来了十几个口袋,往袋子里装泥,扎好袋口,并把口袋移至漏水部位。涵洞很深,有3米多深的水,他脱下鞋子,准备就往水里跳,我拦住他说,书记你年龄比我大,你就不用下去了,在上面把口袋接给我就行了!”

  “水这么深,你一个人很危险,我陪你一起下去!”他一个猛子就扎了下去,潜到洞口的漏水位置,把口袋慢慢移到哪个位置,但因水的冲击力,第一个口袋没有堵住,被水冲偏了,他浮上来换口气,又继续潜下去堵。就这样我们在深水下,反复工作2个多小时,用了10个口袋才将漏洞堵住。因水下水温太凉,周书记回去就感冒发烧,大病了一场。

  “他06年腹部开始疼痛,查出患有胆囊炎、胆结石,因为疏忽治疗,07年9月份疼痛进一步加剧,胆管发炎化脓。2007年,我们楼庄搞农民小区建设,他一直住在我们村,当时正是他的腹部疼痛厉害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他用手捂住腹部,头上疼的冒虚汗,为了工作,疼得受不了的时候,他就去村卫生院挂一二瓶水对付一下。”这些,韩仕柱都清楚记得。

 张金平:处理梁西组群众上访,整整3个多月,他瘦了一大圈!

  楼庄群众张金平说,楼庄村梁西组(原盱眙县马坝镇楼庄村梁西组)98年维修宁连路205国道时,石料厂租用了群众的66亩良田,来堆放石料、石灰等建筑材料。99年,石料厂撤走时,没有及时清理田里的杂物,影响了农户的耕作,群众的意见很大。2000年,此地划归金湖县,这个问题也一直拖着,没有得到解决。2002年,梁西组的28户农户欲到县里集体上访,周永明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一边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边又天天跑公路管理站协调,争取了土地复耕资金。资金到位后,他又组织村里的干部,亲自参加土地复耕、平整,直到群众完全满意。成功化解了矛盾,周书记却瘦了一大圈,“整整3个多月时间里,周书记一直住在我们村,没有回过家!”

李业华:整整7个小时,我们的手都磨出了血泡!

  楼庄村12联组,现年50岁的鱼塘承包大户李业华说,03年发大水,接连下了20多天的大雨,双孔闸内圩积水太高,从下午4点到夜里11点多,外面下着瓢泼大雨,整整7个小时,我们滴水未进,和周书记一起,愣是用4个摇把,我们轮换摇,将2个闸门打开放水。我们的手都磨出了血泡,一碰就疼。

  “周书记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干部!”李业华感慨说。

6月1日下午5:30,在梁西组农户的田头,一群农民正在收割麦子。谈到周永明,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聚拢了过来,给我们讲起了他们的好书记周永明的故事。粱开明:他责任心极强,受到了委屈,他也总是乐呵呵的

  “吃苦受累不说,受到了委屈,他也总是乐呵呵的。”梁西组组长,现年65岁的粱开明老人说:“我从19岁就在生产队干,27岁入党,从来没有看过象他这么好的共产党干部”回想起与周永明同甘共苦的岁月,老人几度哽咽:“如果老周不当这个书记,也许就不会得这种绝症;他是完全一心扑在工作上,忘我工作累死的!”。

  梁西组是个矛盾、问题众多的地方。生产队里的经济帐是堆烂帐,多少年都搞不清,群众跟我吵,我没有办法,去找周书记协调。周书记召集我们开会,把几年来的账目都拿出来重新算,找债务人谈心,该收的帐一笔不少地收了回来。谁也不愿意在这个地方呆下来,村里的生产队长象走马灯似的,换了又换,5年换4个生产队长。为了把帐目算的清楚,给群众一个交代,他召集我们开会,领导党支部建立民主理财制度,由各组推出一名群众代表组成理财小组,他早早晚晚地呆在我们村,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然后张榜,公布上墙。

  有一年,我们组里有3户农户,在荒滩上抢地种树,群众意见很大,抢不到地的农户为此打架,有的闹到村部,每天矛盾不断。周永明找到这3户群众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终以承包地,交承包费的形式成功化解了这一矛盾纠纷。

  02年4月,梁西组群众以承包田土地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为由,拒绝交抗旱费。周永明决定对承包田全部进行重新复量。他的这一做法,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遭到了反对。在农田重新丈量过程中,一农户想减少农田的计算面积,大骂周永明,并揪住他的衣角,要打他。群众对他打也好,骂也好,周永明仍然面带微笑,不卑不亢。各家土地都重新丈量过了,群众也没有话说了,自动交了抗旱费。03年我们这里发大水,他责任心极强,跳入凉水中和我们一起打桩。

  ……

  周永明2003年4月至2004年2月任楼庄村党总支书记期间,统一楼庄村人的思想,解决重大矛盾12起,和村委会一班人共同努力,开展清财化债工作,楼庄村有债务180多万,债权120多万,通过清财化债,清收债权50多万元,化解债务50多万元,同时还推动了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后进村向先进村迈进。

牌楼人眼中的好助理!

   调解工作只有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达到情与感的沟通,理与法的共鸣,牌楼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周助理”。

6月1日下午2点,在牌楼农民集中居住点,农民这样评价周永明。应正林:老百姓眼里的父母官

  牌楼5联组群众71岁的应正林回忆说,在牌楼群众的眼里,他勤勤恳恳,办事公正,是老百姓眼里的父母官,谁家有事情都会找老周。工作组前后来了十几个人,没有一个象他这样深入群众、贴进群众的,他生病期间还牵挂牌楼群众的生活!他说的话,听了就让你舒服!

李国平:带病坚持工作

  群众李国平说:“八四大道修建前,我被作为群众代表选入了撤迁理事会,我们做牌楼群众的撤迁动员,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有一天晚上,10点多钟我们还在农户家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他给我们布置第二天的工作,他胆囊发炎,疼得汗珠子直掉,强忍着给我们开完会。家里养蚕,爱人又没有办法照顾他。他整整疼了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大早,他自己一个人去卫生院挂了一瓶水,又坚持来上班。到最后胆管严重的化脓,胆管结石在南京开刀,昏迷了十多天才苏醒过来,身体刚一好转,他就坚持出院,到村里又来参加工作。”

凌新华:九年骑坏了3辆摩托车

  牌楼5联组群众凌新华说,05年下半年,我们村开始作拆迁动员,我们一个组60多户,他白天跑晚上跑,哪家叫什么名、家里有几个小孩,熟悉到连我们儿子、孙子的名字都能叫得出来,每家的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他的金城摩托车很旧,响声很大,声音突突的,象个手扶拖拉机,我们只要听到声音,就知道周助理又来了。他在戴楼工作的9年,骑坏了3辆摩托车。”

林书清:我信任你!

  “我信任你!”这虽然只是短短的4个字,但却包含了一个普通群众对干部的深厚感情。

  林书清的丈夫冀叶平,06年6月份酒后驾驶摩托车,把胸部的锁骨摔断了,住在县人医治疗。而当时撤迁组正在他们村拆迁,为了不影响进度,周永明打电话通知林书清。

     “周助理,我们家田埂边自留地的十几棵树木,你就帮我们做主卖掉吧,我信任你!”冀叶平的妻子林书清说。之后,周永明还特地去医院看望了冀叶平,并让林书清回家到村里拿钱。

    万洪山:笔记本的故事

  下午五点,74岁的万洪山老人骑自行车,特地从2里地开外的家赶来牌楼公寓,动情地给我们讲起了周永明工作笔记本的故事。

  周永明身前有很多工作笔记本,每本笔记本都厚厚地记载着他工作的所有事项,例如撤迁、土地换社保等,撤了哪家房、征了那块地,哪个人得到了补偿,补偿金额多少;哪家小两口打架、哪家儿子不孝敬老人、哪家婆媳不和等繁杂琐碎小事,笔笔都有详细记录,他的调解,不但让群众心服、口服,听了心里更舒服。

“4月26日上午牌楼农户树木权属纠纷,下午开村组会;4月27日牌楼某户赡养老人问题;4月28日牌楼张某土地赔偿,晚上开村组会,落实第二天的撤迁动员工作……”完结的工作事项,他都会用笔在旁边打个钩,可是在老周的笔记本上,“万洪山”的名字旁始终没有打钩,成了周永明的一大心事。他时常跟我开玩笑地说:“老万啊,你啥时候才能让我把你从我的工作笔记本中打钩划去啊?”

  因修建八四大道,政府需征用万洪山的土地。70多岁的万洪山老人,因小儿子土地换社保、土地补偿金分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成了村里撤迁“钉子户”。周永明不分白天、黑夜多次上门做工作,脾气倔强的万洪山,一看到周永明就烦,还多次将周永明从家中赶出去。老周依旧是乐呵呵,登门拜访。

  眼看离撤迁的时间越来越近,不能因万洪山的问题就影响县里的八四大道铺设进度。周永明愁得一筹莫展。而此时,万洪山老人却生病住院了。周永明自己掏钱,买了礼品前去探望老人。老人被周永明对于工作上的热情和执着感动了,在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后,签定了拆迁补偿协议,从当初的钉子户成为该村组第一个积极配合拆迁工作的带头户。

  同事眼中的好榜样!

  一个人工作时所具有的精神,不但对于工作的效率有很大关系,而且对于他本人的品格,也有重要影响。工作不仅是一个人人格的表现,也是他的兴趣、理想,只要看到了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如见其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周永明时刻保持着对工作的激情和热爱,他和蔼、谦虚、热心、诚恳、无私,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相月红:危急关头,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小相自2004年7月来戴楼镇,就和周永明在一起“他每天很早就上班了,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村里调解纠纷,很少在办公室里看到他。当时我怀有身孕,为了照顾我,他让我在办公室值班,不要下村。04年牌楼村一青年与理事科技的保安发生冲突,致使该青年死亡,有200多个不明真相的人到理事闹事,他和我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因为害怕混乱的人群误伤我,他总是让我站在她身后……”讲到这里,小相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了起来。

王天宝:清廉朴实,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同事王天宝(戴楼镇矛盾调处中心副主任)回忆,我2006年下半年任牌楼村副主任,与周永明一起被分在牌楼村七组负责该组的土地换社保工作,当时的七组是工作最难做的组,有一户胡某因不符合条件,不能参加村里的分配方案,后来胡某买了一双高档皮鞋放在周永明的摩托车后备箱里,被周永明严辞拒绝:“你如果符合政策,我一定会秉公给你办理,你现在不符合条件,你就是送我一座金山,我也不会违背我的良心!”

王连喜:工作中的他,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王连喜55岁,戴楼镇综治办主任:2005年6月份,衡阳村出现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死者家属带着很多人闹事,周永明连夜和村组干部调解处理,一个通宵没合眼,终于使双方达成协议。还有一次,在官塘村调解电力线路清障纠纷,忙到下午3点钟,他才想起来还没有吃中饭。

宋维英:没事,这点小病,我能扛着住!

  戴楼法律服务所主任宋维英回忆,08年6月份,江苏金石铸锻有限公司需在红岭村征地100亩,拆迁涉及周围14户农户,周永明也分配了一户农户。3月份周永明在南京做了胆结石摘除手术,拆线复查时,医生又发现他的胆管长了一个肿瘤,于是在南京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医院住院的一个多月时间,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手头还没有处理完的工作。他打电话给村里的同志安排工作,还叮嘱来医院看望他的村干部,做细工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他却坚持要出院,医生无奈地摇摇头:“没有见过这样忙的村书记,一刻也闲不下来!”回来后,同事们很惊讶,他却若无其事地笑着说:“没事,这点小病,我能扛着住!整天闷在医院里,好人都能闷出病来!”

     在红岭村的征地拆迁中,他主动选择了工作最难做的一户。该农户家属是心脏病,儿子在理事电池厂上班,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做完手术后,身体十分虚弱,不能骑摩托车了,他又换上了电瓶车,一直挂水,却每天坚持往返于单位与拆迁户家之间。连续数月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眼看其他户都拆迁的差不多了,他负责的该户却毫无进展,但是病情却越来越重。

  多次到县里请领导帮助协调,又一次次跑到理事电池厂找厂里领导,帮忙做拆迁户儿子的工作。一次,在理事电池厂回单位的途中,周永明的病情发作,腹部剧烈疼痛,豆大的汗珠从周永明的额头上不时滚落下来,上下嘴唇都咬出了血,他一手摁着疼痛部位,一手缓慢地骑着电瓶车,终于他坚持不住了,眼前一黑,连人带车摔在了路边。爬起来后,他摁住腹部,在地上坐了一会儿,又骑上电动车。耐心仔细的思想工作,终于使拆迁户签订了协议,按期完成了拆迁任务,可是周永明却永远累倒了,一个坚强的汉子却再也没有站起来……

周永明:我不怕癌症,但我还想继续工作……

  从最初的胆囊炎、胆结石,发展到后来的胆管癌,如果他能好好歇一歇,也许病情就不会这样严重。

  09年胆管癌晚期,在南京住院期间,“当时他已经虚弱得走不动路,躺在床上了,还不忘打村干部手机安排各项工作”村干部说。

  “我不怕癌症,但我还想继续工作……”在医生宣布他已经没有生的希望、在他生命弥留之际的最后2个小时,强烈的求生意识,他要求家人再给他打点滴,哪怕是没有希望,他也要试试,他渴望奇迹……一瓶盐水输了不到一半,他却带着遗憾,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人们常说,生活就像照镜子,你笑它也笑。其实,工作也是如此。热忱地对待工作,工作自然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定香,你看!每次获得荣誉回家后,兴高采烈的他总是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个小红本,象小孩一样在我面前炫耀。我故意说,又不是钱,有啥可兴奋的。他一本正经地说,你可要给我收好了,这是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是钱都买不来的。每次这样,我们全家都会替他高兴一番。”妻子殷定香记忆犹新。

  工作了一辈子,他没有给儿子留下财富,唯一留下的是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记录了他曾经的努力和辉煌,先后被省司法厅表彰为“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先进个人、被淮安市司法局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被市政法委评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被县评为“十佳政法干警”、被省法制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表彰为“四五普法”先进个人、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

家人眼中的男子汉!老母亲的拐杖

  76岁的老母亲,拄着拐杖,倚靠在墙上不停地抹着眼泪,眼睛痴痴地看着儿子每天下班回来的方向,眼睛都哭红了:“乖乖,你对我说,妈妈你岁数大了,腿脚不便我给你买了根拐杖,等过两天我清闲了,我带你老人家去旅游,去爬山……乖乖,你怎么说话就不算数了呢?……”

    帮爱人带孙子

  妻子殷定香站在一旁,早已泣不成声:“他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加点,有时整月不回来,即使回到家中,也总是电话不断,很少顾及家务。我们家养了春、秋两季蚕,养蚕的时节,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心中过意不去,惦记着我,有时很晚了,他还骑着摩托车赶回来。我家在金沟镇,离单位有50里路。他早上四点到田里采摘桑叶,够一天的蚕吃。他对桑叶过敏,每次采完桑叶后,皮肤都会红红的,起小疙瘩。所以他总是回家冲个澡,然后再骑车上班,从来没有迟到过。有一次,他晚上回来,一个农民的三轮车坏了,蹲在路边修车,黑秃秃的看不清楚,他一头就撸了上去,把人家的肋骨撞断了,我们花了好几万块。还有一次,他深夜回来迷路了,在一块麦田里转了几圈没有转出去,好不容易转出去了,车轱辘又陷到田埂边的深塘里,到凌晨1点才到家,浑身是泥。他常常对我说,定香啊,嫁给我这么多年,我真的对不起你!这些年,我光顾在外头忙,你在家里既要照顾3个老人,又要培育儿子,同时还要忙田里的农活,家里又养蚕,真是辛苦你了!等我退了休,我来带孙子,你好好歇歇!可是,他却算话不算数,一眼没有看上孙子……”

     这2个许诺,曾给家人带来过期盼、带来过温馨,现在却成了家人心中永远的痛,成了周永明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儿子周云峰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常州工作,孙子的出世,给这不幸的家庭带来了一些宽慰和欢乐,但一家人显然没有从2009年家庭的重大变故的阴影中走出来。09年6月,周永明95岁的奶奶,从邻居的口中得知了孙子的严重病情,伤心过度去世了;周永明去世没多久,老父亲也承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相继离世。同一年周家去世了三口人,每当想到这里,家人的心里总是很难过。

邻居眼里的好人!农妇:他把家里的砖头拿出来给村民铺路

  一名头上扎着头巾,刚要下地干活的农妇,说起周永明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我们是他的邻居,他在金沟工作时,曾经当了我们村几年的支部书记。他的人缘很好,在群众中很有威信,我们大家都听他的,因为他说的话在理。我们村有一条土路,每到阴雨天进出不便,车轮子会深深陷入烂泥中,为此,他号召我们每人捐点钱修路,还把自家院子准备砌围墙的砖头全都奉献出来给大家铺路”,她用衣角擦泪,指着远方说:“刚进村口的一大段路用的都是他家的砖头,他出殡的那天,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给他送行,好人啊!真的是个好人……”

周老汉:他敢于伸张正义,热于助人

  “他这个人,实话实说,敢于伸张正义,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不欺负老实人,不惧怕当官的。邻里谁家有困难,他都热心帮助,从不推脱;邻里哪家有矛盾,都会找他调解,找他主持公道”85岁的周老汉接过话头说。

  ……

  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画面,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让熟悉周永明的乡亲们不禁再次流泪……

    编后语:我一直疑惑着是什么样巨大的信念和力量支撑着他,在遭受病魔折磨的时候,还是那样豁达、那样乐观地活着,坚守在基层一线、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工作的执着”给了我一个答案,“扎根基层、精益求精、以民为天、无私奉献”16个字是对他的这一生最好的概括,他的精神时刻感动着我,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每采访一个人物,我的心灵就接受了一次真实的洗礼和巨大的震撼,当我采访完,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他身前的先进事迹整理出来,真实地展现给大家。周永明同志凭着对当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坚守着所热爱的工作岗位,做着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最小的事,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勤务兵。他27年扎根基层,埋头苦干,换来了群众对他的敬佩与爱戴。周永明的故事很平凡,但在这平凡中筑起的精神丰碑将激励人们继续前行!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永远不倒的精神丰碑。他一生的忠诚和执着,演绎一位基层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他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下身后悠长的思念和群众由衷的敬佩……(闵凌艳、杨焕新、王森梅)

                         转到腾讯微博  

声明:因本网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机篮球架体育用品塑胶地板动感单车舞蹈把杆可能因为显示器显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实物颜色不符,依实物为主,请大家谅解!具体详情请咨询:029-85420958
本文网址:
下一篇:路桥:打造品质之城
相关产品
Copyright(C)2009-2021 xajsq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西安大有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电话:029-85420958 地址:陕西西安未央区文景北路11号星舍大厦3楼
页面执行时间0.3086 s 陕ICP备10009184号
大有客服

您好,欢迎莅临大有健身器材,欢迎咨询...

何先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正在加载

触屏版二维码